當年,在大學畢業(yè)聚餐的時候,一位在我們班進修的過來人說,你們到了單位后,一定要夾著尾巴做人,不然最后吃苦頭的都是你們自己……。那時很多人聽了都不舒服,不以為然,現(xiàn)在,經過了多年職場生涯,想想那時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不懂事的,從大學到工作單位,絕對有很多需要我們改變和學習的。
忠告一:勤快總沒有錯
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勤快點總沒有錯,最忌諱的是眼高手低又懶。一般新人到職場,都不會立刻適應環(huán)境,那勤快些的比較多能得到老員工的指導,也更多地會得到一些機會。
記得一次部門來了三個新人,其中一個名校的,一個二流學校的,一個四流學校的。那個名校的透著一股聰明勁,夸夸奇談,開始比較吸引我的注意力,偶就有意給他鍛煉一下,結果一段時間下來發(fā)現(xiàn)小孩不踏實,口才很好,但一碰到煩瑣的事就往后躲,最大的毛病是懶,能寫五十個字決不寫五十一個。他并不是能力問題,文筆也還可以,而且?guī)讉新人都打過開水,只有他一次也沒見打過。
幾次后就把這個小孩PASS掉了。
再談那個二流學校的,看起來笨笨的,后來發(fā)現(xiàn)該小孩很勤奮,很快適應了環(huán)境,最后這個小孩也是在我們那里發(fā)展得最好。
忠告二:大企業(yè)鍛煉,小企業(yè)發(fā)展
經常有新人問我們,我是到一個大企業(yè)去呢,還是到一個發(fā)展中的小企業(yè)去呢?我的看法是:如你是個新人,則建議你先到一個大單位去,在那里可以學到很多規(guī)范和規(guī)矩,但由于大單位一般已形成了固定的組織結構,新人想往上發(fā)展可能會比較難(一般而言),最后可能就變成了一顆螺絲釘。當在大企業(yè)積累了一定做人和做事的經驗后,再到一個發(fā)展勢頭良好的小單位,你就會比較容易獲得快速向上發(fā)展的機會。
我的經歷是反過來的,因此走了一些彎路。先在一個小企業(yè),該小企業(yè)發(fā)展極快,因此在這里很快就挑了大梁,但小企業(yè)做事沒有什么規(guī)矩,業(yè)務發(fā)展快,但企業(yè)總體規(guī)劃業(yè)務流程人事管理都是亂糟糟的。后來企業(yè)重組進了一家大公司,原單位的人就很不能適應,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公司業(yè)務管理人事更復雜,另一方面,我們沒有受過規(guī)范的訓練,自然與大公司的運作流程不適應,在處理人事方面,也沒有相應的經驗。不過,我是個喜歡觀察總結的人,現(xiàn)在已經適應了,但一些同事至今還在怨天尤人。
舉個例子來說,在原來的小企業(yè)時,由于單位發(fā)展快,制度和流程建設滯后,很多項目都沒有建立文檔或只有很簡單的文檔,我那時還負責著一個部門,但也不懂這些,給領導的方案、報告都是很簡單的,有時就在一張紙上寫幾句話就交上去了,領導也不嚴格要求,就直接在上面批示,這樣做的后果是不嚴密,事后管理非常麻煩。到了新的大公司后,接觸了大公司的管理才知道,原來項目應該這樣管理的!
等你在小企業(yè)發(fā)展積累到了一定時候,如果可能,就又應該考慮可以轉向大公司發(fā)展,這次不是學規(guī)矩和規(guī)范了,而是謀圖在更大的舞臺上見世面和發(fā)展。這時你已不是剛入職場時的青澀了,在做人和做事上也積累了不少東西,而實力與早先也大不可同日而語,如果確有實力,你將在大舞臺上獲得更大的空間!
忠告三:要積累人緣資本,但不要鉆營
新人到了單位,要慢慢地跟本部門的同事以及其他部門的同事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這一點對新人能否在單位立足、順利發(fā)展都是很重要的。有的新人來了以后,只跟卡座周圍的人說話,或者只跟老鄉(xiāng)、師兄師姐交往,都是不好的,還有的新人滿世界亂竄干擾別人,也易引起別人反感。
更多的新人不知如何打開與老員工交往的第一步,其實作為新人,虛心、禮貌、微笑、少說多做總沒有錯。如果不是在人際關系特別險惡的地方(不排除有惡領導領導下的惡部門),一般來說,老員工雖然在新人剛進的時候,會有欺生的現(xiàn)象(人性弱點啊),時間長了大多還是樂意幫助新人的。當然新人自己不能做出討人嫌的舉動,比如:亂插嘴、亂奉承、占便宜等等。
一個比較明顯的職場忌諱是:過于表現(xiàn)。記得有一個到單位來實習的MM很活潑,當時很想到單位來工作,對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很主動。有一天,有個員工要出國,在大家為此人餞行的飯局上也叫了MM同去,大家正說著惜別的話,MM一下站起來不顧當時氣氛,梆梆梆地敬領導酒,又說了很多熱情洋溢的話,與氣氛特別不協(xié)調。后來部門開會時也喊此MM旁聽,但MM又站起來主動發(fā)了二次言(按說她不是部門正式員工只聽著便了),這樣,在大家的感覺里就有些不太好,后來MM居然又跑到領導辦公室教領導減肥,終于該MM沒有如期望的那樣留下來。
還有一個新人,很活絡,剛進來就搞清了部門里的人事關系,很快找機會跟一把手溝通,我一開始覺得他挺機靈,因為是我分管他,就給他一些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做做,也跟一把手推薦過他。后來發(fā)現(xiàn)該新人太活絡了,不太懂事,眼睛只盯著一把手,除了一把手吩咐其他的事包括我考驗他的都是能拖則拖。后來,該新人發(fā)現(xiàn)公司里還有更好的去處,直接越級跑到總裁助理那里要求調走,搞的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有這么個人,結果公司領導沒有讓他去那個要害部門,而他在本部門也過不下去了,只好走人!
忠告四:對不了解的事情,請務必三緘其口
相鄰的部門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原先上級答應給該部門的獎金擱置了。于是各種猜測紛起,有一天我聽見有個不新不老的新人(說他不新不老是因為該人年紀不小了,但是剛進單位)對大家說,公司領導得了紅眼病,看他們工資高了所以不給他們發(fā)獎金了。后來該人又在多種場合散布這樣的言語,說得一本正經的。讓人覺得此人怎么這么幼稚,獎金發(fā)不下來,可能有多種原因,對于不了解公司上層運作的底層工作人員,在無法知道真實情況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胡猜亂說,以免給自己造成被動。后來情況下來了,是他們部門資金出了差錯,獎金還是發(fā)下來了。任何行業(yè)或單位都有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有一些內幕是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閉嘴和看。
還有一件事,我所在的部門曾經來了個新人,這個部門在單位里不是核心部門,經營狀況也不好,當然獎金什么的都不理想,新人來后就打聽收入等等情況,老員工自然有牢騷,說這里是最差的部門,這樣新人心里就留下了陰影,并與與之同時期進來的其他部門的新人傳播。
我的理解是,新人剛到一個地方,對周邊的了解多是停在表面上的,老員工有牢騷可發(fā),新人就不可以,因為老員工對部門有貢獻,而且老員工在部門很多年,是家里人,說些過激的話沒什么,一旦到了外面他們還是很團結一致對外的,新人剛來,什么都沒做,就不應該說三到四。后來,該新人在偶部門待過了很長一段尷尬的日子才慢慢與大家相處好起來。
在某些年代悠久的老單位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有的是多年的老同事同學,甚至親家關系,他們之間既有利益沖突關系,又有長期的感情依戀,真真假假,新人初到最好不好貿然介入矛盾當中。有時你聽見一個老員工在對另一個罵罵咧咧,其實他們私下可能是非常好的私交關系,新人貿然伸張正義,輕者可能被當做人來瘋,重者就是張狂了。
有這么一個例子,某個部門一個MM失蹤已久突然回來,部門要對其處分,部門開大要大家表態(tài),結果MM哭得梨花帶雨,說是因什么什么原因沒有與單位聯(lián)系的(其實是帶著單位的產品到南方干私活去了)。部門里分成了兩派意見:一派主張?zhí)幜P,一派主張算了。當時,有位新人心地單純,動了惻隱之心,竟然說MM也沒給單位帶來損失,那是她個人隱私不應該處罰。于是新人留給領導這樣一個印象:一點是非觀念都沒有,老成世故。
忠告五:睜眼識人,尋找?guī)椭?/strong>
在職場中,有利益就會有沖突,但也是有非常值得交往之人,只是能否遇到遇到這樣的人能否慧眼認出并有緣份得到他(她)的指點。職場中有的人在業(yè)務方面有獨到的方法,有的在為人處事方面有特別的眼光,有人判斷力很強,有人善于化解矛盾和沖突……,如果這樣的人愿意在你困惑的時候幫助你,那對你來說實在是幸運的事。
我在一個職場轉換的關鍵時刻(曾經非常困惑,患得患失,不知何去何從)有人對我說,任何選擇都不會十全十美,如果你無法判斷未來那就遵從你內心最原始的感覺——你喜歡就去做!還有,在我糾纏一段人事的苦悶期,有人告訴我說,無欲則剛,只管做事;在我埋首局部事務的時候,有人告訴偶說,到外面看看……
這些都給了我莫大幫助,在職場中,眼界的打開一方面要靠自己觀察和領悟,另一方面也要靠高人指點。這個高人可能不是什么方面的專家,只是在某一特定時刻特定主題下對我們有所幫助。
職場高人的最高境界是所謂人品處事專業(yè)能力樣樣都超強的人,這樣的人遇到又與你有緣,可遇不可求,不過人品好、在某方面確有過人之處的人,在你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一定可以遇到,如果遇上了,一定不要忘記尋求他們的幫助。
談到識人,想起一件事。單位來了個新人,分在A部門,部門某領導對其很是親近,新人受寵若驚,某領導常對新人說,某某部門不好,某某人歷史上如何,新人深信不疑,平時總跟在某領導后面,既然領導說某部門不好,那某部門一定有問題,領導說某人如何,那某人一定是的。以這種觀點,新人決定自己對周圍部門同事的態(tài)度,漸漸地新人感覺到幾乎在所有其他的部門,無論他做什么都受到抵制,部門內外的年輕人都不和他一起。新人認為大家是嫉妒,只要領導對自己好就行,有一次部門工作出了差錯,新人事先跟該領導提醒過,事后又跟該領導匯報了,由于領導未重視導致?lián)p失嚴重。公司追究責任,領導對新人說,你放心我會把責任擔下來,你下次工作注意。新人雖委屈,但覺得不都是自己的錯,想領導對自己好得給領導面子。然而無意親耳聽見該領導對公司領導說:XX(新人)雖是名牌大學出來的,能力很差,責任心也差,這次事情我本來千叮嚀萬囑咐他還是不放在心上,搞出這么大的事,一點挽回的能力也沒有……。新人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再后來新人在A部門待不下去換了部門,新人才知道,過去一年,自己的視野太窄了,公司里個部門及各人事都不是他最初所聽到的那樣。
忠告六:該說就說,該溝通的一定不要悶在心里
上面說了,對不了解背景的事不要亂發(fā)言;但有的話你必須要學會說出來,比如你的工作的進展、你的想法、你受到的委屈等等……
其一、一個人有沒有能力,要做出來也要說出來(還要寫出來),光做不溝通是不行的,邊做邊溝通可以讓上級知道你的工作進展情況,也可以讓其他人配合你(所謂團隊合作),否則領導怎么知道你行不行呢?尤其是遇到故障,一定要及時匯報,不要等積累成了大問題你無法控制的時候才跟上級匯報,弄到不能收拾,不要因為怕別人笑話或領導看輕或以為自己能僥幸躲過,就隱情不報,要知道,沒有新人是萬能的,領導/同事都知道不會苛責你。
其二、工作過程中說和寫是對自己工作的總結,通過這一過程,會理順自己的思維,會有靈感閃現(xiàn),鍛煉自己的邏輯思辨能力。如果是做的比較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寫下來,業(yè)務方面/協(xié)作方面/工作的方式方法方面等等,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沒有提高你在職場中永遠只能是做個螺絲釘。
其三、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阻力或委屈(除非你已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良策)也要說出來,你可以對事不對人,注意說話的方式,尋求幫助,不能讓事情就停在那里。
這里有個例子,部門有A/B兩個年輕人,A比B先進來是B的組長,一次我交給B一個項目,跟A也打過招呼,等了好久也沒見B拿出來,每次問B都說快了,最后我忍無可忍交給了C,C是很快就完成了,后來知道B出了方案壓在A手里了,B毫無辦法,就只好等著。如果B當時告訴我實際情況,我就幫助他改變這種狀況了,我屢次問到B的時候,B都不吭聲,跟A好像還不錯的樣子,就唯獨把工作耽誤了,那我覺得B的能力還是有問題的。
其四、每次項目或工作會議都是新人展示的好機會,新人(尤其手頭有活的)應充分準備,領導要看看誰在進步,誰是有心人,誰可以托付給下一個重要任務,因此新人千萬不要等被點名了才亂說一氣。部門曾經進了八個MM,那些會議上說得有條有理的都是事先充分準備的,這樣的人往往較易受到注意。